探索与融合——AI与数学的交汇之路(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学术学位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发布者:杨佳钰发布时间:2025-03-16浏览次数:12

第十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数学学科的发展,一方面要始终做到“领先一步”,对各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接地气”,在生产实践中辅助新技术新产业落地。这两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作为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党员,应当全面学习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核心,充分发扬时代精神,在学术科研和生产实践切实做到守正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AI作为先进科技生产力和新型要素是其重要构成,AI催生的兼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征的新产业,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因此AI必然深度“嵌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过程,促成新型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体系的诞生。当前AI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数学领域的奠基理论;其进一步迈向产业化、科学化,需要数学理论继续为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AI所体现出的强大优势,已开始逐渐反哺数学领域的发展,逐渐成为数学科研的重要工具,使用AI辅助数学研究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AI和数学的相互作用力,全面考察AI优势与缺陷,将是数学学子科研创新的重要起点。

组织生活针对的具体问题:为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AI、数学之间的客观联系,支部在46月间开展了一系列组织生活。为了了解AI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支部以智能化农业为着眼点,组织了松江区叶榭镇徐姚村参访活动。另一方面,以AI和数学正反两方面的关系为主题,设计了理论学习、师生座谈、专题讲座、分组调研、辩论交流等“一条龙”式的组织生活与专题学习,旨在帮助所有支部成员全面理解新时代数学科研创新的着力点,破除部分党员同志对于使用新技术辅助科研的顾虑和迷惑,进一步坚定科研报国理想信念,使得所有党员能守正创新,在科研和实践中充分发扬时代精神。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为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AI、数学之间的客观联系,支部在4-6月间开展了一系列组织生活,为组织生活案例大赛进行理论预备和素材积累。一方面,支部以智能化农业为着眼点,组织了松江区叶榭镇徐姚村参访活动,考察AI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成效。另一方面,以AI和数学正反两方面的关系为主题,设计了理论学习、师生座谈、专题讲座、分组调研、辩论交流等“一条龙”式的组织生活与专题学习,旨在帮助支部成员全面理解新时代数学科研创新的着力点,消除部分党员同志对于使用新技术辅助科研的顾虑和迷惑,进一步坚定科研报国理想信念,使得所有党员能守正创新,在科研和实践中充分发扬时代精神。

1.原原本本学新知——专题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本次组织生活中最基础的一环,旨在帮助支部成员从全局层面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组织生活前期开展了两次针对新质生产力相关论述的专题理论学习,分别于419日和426日原原本本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此外,后续的学习交流讨论始终贯穿于整个组织生活系列活动期间,所有支部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充分交流各环节学习期间获得的关于AI产业与科研应用的看法。

2.考察农业新动能——叶榭镇徐姚村实践研学

为了理解AI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支部以智能化农业为着眼点,组织了松江区叶榭镇徐姚村参访活动。本次参访时间为519日,支部成员前往该村实地考察了新型农业技术的运用成效,以及在农村中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新情况,同时也深入学习了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在上海农村的具体实施现状和现实痛点。

3.交流产业新前景——师生专题午餐会

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已在学术科研项目中实际运用AI技术解决问题,因此支部于430日组织了一场师生座谈会,就AI相关产业发展前景、AI在数学研究中的运用思路、AI在数学基础方面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本次座谈会,支部成员基本了解了AI在数学领域研究的运用优势与主要缺陷等正反两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的分组调研提供了论点依据。

4.划清学术新红线——AI与学术伦理专题讲座

近期一系列的社会热点事件都在提醒我们,AI技术的广泛运用除了显著优势以外,也带来了众多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为AI的运用前景蒙上一层阴霾,引发了社会大众的重点讨论。借此契机,支部于524日邀请了学院程晋教授举办了以“AI与学术伦理主题的专题讲座,系统地梳理了研究生该从哪些方面初步探索AI与学术结合的路径。同时,讲座还介绍了若干典型的AI学术造假案例与处理结果,为所有支部成员划定了AI在学术伦理方面的红线。

5.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分组调研

支部成员结合一系列前期学习成果,分为两组开展调研活动。一组以AI在数学科研中的优势与实际成果为题,分专业方向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当前现实可行的结合路径。另一组以AI在数学科研中的不足与失败案例为题,通过调查研究提炼归纳AI所具有的理论缺陷,从中找到数学可从哪些方面为AI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后续两方面的调研将合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个话题的两个方面,根本上旨在为支部成员厘清未来数学科研与AI结合的发展方向与创新模式。


(二)中期执行

经过理论学习、实践参访、师生座谈、专题讲座、分组调研、辩论交流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和前期准备,支部为“同AI相结合的新时代数学学科科研创新路径探索”专题组织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次组织生活正式于64日召开。

1.辅导员做组织生活案例大赛前期开展情况总结

辅导员吴怡杰首先就组织生活案例大赛前期开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支部于4月底集中开展了多次理论学习活动,使得支部成员对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全局性的了解,为开展后续针对AI领域的集中学习的调研打下基础。随后开展的叶榭徐姚实践活动从现实层面向支部成员展示了AI与传统产业结合带来的变化,使得党员同志们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核心有了直观的理解。而师生座谈、专题讲座等活动则从本专业的角度为党员们开拓了AI技术运用的广阔视野,帮助党员们进一步从理论学习成果中提炼出能与学科发展、自身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筑牢党员科研报国理想信念。辅导员还介绍了调研环节各组所取得的初步结论成果,肯定了支部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体现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2.知识竞赛与学习心得交流

辅导员就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理论知识为题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旨在帮助支部成员再次巩固理论学习成果。知识竞赛总计二十题,都出自相关论述原文,是支部成员前期的重点学习材料,在座党员都能顺利作答,体现出了前期学习确有成效。随后有多名同学就整个组织生活案例大赛过程中的学习心得进行了交流分享,主题与内容涉及到青年学子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时代责任、AI对传统产业的冲击、AI在数学研究领域的前景等,充分反映了党员同志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AI for Math”vs“Math for AI”辩论会

为了以更活泼的形式展现调研成果,使得所有党员同志对本次组织生活主题的学习理解更加深入,本次组织生活开展了辩论会,正方为“AI for Math”,反方为“Math for AI”。在立论环节,正方以“AI目前已经可深度运用于数学研究,而且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推动了数学科研的发展”为立场,总结出了AI在计算能力、模式识别、形式化证明、辅助研究、开拓新数学研究领域等5个方面的优势;反方则以“AI仍不足以深度运用与数学研究之中,仍需补足数学基础理论”为自身观点,对AI的数学基础是否完备、可解释性与误差控制、与数学家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可计算定理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双方通过质询环节、自由辩论环节的激烈交锋,向在座所有党员同志充分展示了AI在数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各方面优势与缺陷。通过本场辩论,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AI在数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拓展了研究的边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AI是数学研究的有力伙伴,通过合理利用AI,数学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推动数学科学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虽然AI在某些数学领域能够提供辅助工具的角色,但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深刻洞察,人类数学家与AI的协作可以提高研究效率,但深度的数学科研仍然需要人类的主导。在建立起这一辩证的认识之后,支部党员对于如何在未来的科研实践生涯中更好地拥抱新时代、做出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更具信心与动力,对于如何聚焦产业前沿、科技前沿有了更全面深入的思考。

(三)后期总结

1.支部党员结合此次组织生活主题以“同AI相结合的新时代数学学科科研创新路径”为题撰写主题调研报告,并在学院和班级层面分享和推广此次组织生活学习成果。

2.支部党员根据调研结果和调研过程中收集的各类素材,结合自身科研方向与研究进展,形成一篇通俗易懂的AI与数学知识科普,为后续设计数学宣讲课程特色党建项目提供材料和前期准备,并计划在学院公众号推送。

3.将此次组织生活开展情况整理成稿,并剪辑辩论会精彩集锦,在学院和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以支部为中心带动班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研报国。


三、具体成效

1.形成“同AI相结合的新时代数学学科科研创新路径”调研报告一篇辩论会整理稿一篇;由支部主导在班级层面开展主题宣讲,开拓更多同学的科研思路;鼓励支部成员同班级同学开展小范围交流座谈,解决同学们在实际运用AI辅助学业、科研时的部分困惑。

2.推动支部成员深度参与未来本学院AI相关课程建设。在使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学生比大多数专业教师更具优势,后续支部将设计更多AI主题相关的师生座谈、师生党支部联合党建活动,助力学科建设新方向新目标。

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学术学位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开展

 “AI与数学”辩论赛

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学术学位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开展

师生座谈会: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与AI

(支部书记:王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