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社工专业力量,伴患者一路前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3级MSW联合党支部)

发布者:杨佳钰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第一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2012年,上海市卫生局印发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组部等十八部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1125号)和《关于推进本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沪委办发〔201118号)精神,急需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从专业角度看,医务社会工作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强化人文关怀,有利于弥补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服务的“全人”服务目标;从研究角度看,疾病的增长处于上升阶段,患者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会面对生理方面的压力,还会面对心理、社会层面的压力,这也促使病患变成了弱势群体;从现实角度看,医患关系颇为紧张,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是全民的责任。

作为2013MSW联合党支部,理应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和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大众的重要环节,尊重医务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将有利于缓解医患纠纷,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与进步。

201410月至今,2013MSW联合党支部大部分党员同学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专业实习。借此契机,我支部希望可以开展此次凸显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彰显党员先进性的组织生活。在活动中,将调动包括社政学院社会工作系老师、2013MSW联合党支部党员同学、积极分子、群众、指定医院新华医院社工部人员等支部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员,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给予受众帮助。此次活动将是2013MSW联合党支部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复旦社工研究生对医务社工的推广、缓解医患矛盾的积极探索。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明确活动核心目标

党支部明确了活动的核心目标:通过病房探访和一日导医导诊活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注并帮助新华医院的住院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收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后续的项目援助提供依据,并增强党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2.策划活动具体方案

党支部与新华医院社工部合作,共同策划了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病房探访活动旨在为患儿送去关怀和祝福,同时收集需求信息;一日导医导诊活动则旨在提供就诊指导服务,同时让党员体验服务群众的过程。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预期成果,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保持密切联系沟通

党支部与新华医院社工部进行了密切的沟通,确保活动的各项细节得到妥善安排。这包括确定探访和导诊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协调志愿者的分配、准备所需的物资和设备,以及确保所有参与党员的安全和培训。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各方的协调一致。

4.制定完备周密计划

党支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人员招募、物资准备、时间安排和活动流程。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提前进行人员招募,并根据党员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探访和导诊的时间,确保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此外,还制定了应急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中期执行

1.病房探访活动

422日的病房探访活动中,党支部成员分成两组,分别于上午8:00和下午1:00抵达新华医院社工部,开始了对儿骨科和小儿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探访。每组由6名党员组成,党员们佩戴好党徽,以志愿者的身份,为患儿带去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如图书、玩具和手工制品,旨在为孩子们的住院生活增添乐趣。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志愿者展现了高度的同理心和专业素养,详细了解了患儿的病情、治疗过程以及家庭状况,收集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将为党支部后续的项目援助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探访过程中,志愿者还鼓励患儿保持乐观,与家属共同面对困难,赢得了患者家属的广泛赞誉。志愿者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属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这次探访不仅让患儿和家属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让党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解,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责任感。

2.一日导医导诊活动

423日的导医导诊活动中,党支部成员分成四个党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点,于上午8:30和下午1:00正式开始服务。共有11名党员参与,他们在新华医院社工部的协助下,熟悉了医院环境,并在门诊大厅、内科、外科和皮肤科门诊四个地点为患者提供服务。党员们以医务社工的专业视角,为就诊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不仅协助患者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党员们还通过观察和交流,识别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党员的服务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和满足感。在导诊过程中,党员们还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同时也收集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反馈,为医院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三)后期总结

在经过前两日的系列活动之后,2013MSW联合党支部的成员们无疑积累了丰富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基于此,党支部决定于423日晚6:30召开一次主题交流会。本次会议将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民主精神,鼓励与会成员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见解。会议的主题定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党员如何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旨在探讨在党员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下,如何有效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谋求福祉,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与会人员包括联合党支部党员同学、积极分子以及非党员同学,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华医院社工部金钟鸣主任及社工部督导孙瑛老师,2013MSW讲师兼辅导员兼2013MSW示范党支部创建指导老师付芳老师,就“医务社工&党员如何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分享交流,时间定于2015423日晚6:30-8:30,地点是文科楼1029室。

讨论会集中探讨了党员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如何发挥先进性和改善医患关系。新华医务社工负责人金钟鸣主任分享了党员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先进性实践,并介绍了社工发展状况,同时表达了与支部合作的意愿。2013级社会工作硕士党员刘丹代表病房探访活动组汇报了需求评估结果,并就党员在医务志愿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新闻学院互访互评党员代表从非社工专业角度阐述了改善医患关系的看法,并与现场党员交流了社工与志愿者的区别。社工系老师兼2013MSW辅导员付芳老师作为主持人,积极引导讨论,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党员同学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责任和党员觉悟。2013级社会工作硕士党员朱虹介绍了参观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部的感想,并承诺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党员先进性。新华医院社工部孙瑛老师分享了医务社会工作经验,并就如何促进医患关系发展提出了观点。研究生院观摩团代表黄芳老师从专业结合、专家联动和职业规划三个层面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并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活动在合影留念后圆满结束。


三、具体成效

此次组织生活成效归纳如下:

1.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此次医务社工行系列活动,丰富了我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2.展现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在各次活动中佩戴党徽等措施,使支部成员进一步认识到了自身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先锋模范作用;

3.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党员通过志愿服务切实的体会了医患关系,并在座谈会中积极讨论了如何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将有利于增加患者的福利以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校医良好合作:发挥了社工的专业优势,了解新华医院小儿骨科等科室医生与患者的服务需求,协助新华医院社工部制定后续服务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病患,为新华社工部做出了实际贡献,得到新华医院各方好评,促进了学院与新华医院社工部的良好合作关系;

5.宣传成效影响:“新华社工”微信公众号在424日发布《新华医院社工与复旦社工硕士联合开展党建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经过两场活动和座谈会,以期提高大家的党员意识,同时提醒大家思考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医务社工在满足患者需求、缓解医患关系矛盾应该有的作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做出更多有效尝试。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3MSW联合党支部走访过程

(支部书记:曾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