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道路,国务学院已故教授陈其人老先生正是其中的先行者。他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曾获“上海社科大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等荣誉。结合院史学习,支部精心设计了“科研报国砥砺行,矢志初心穷真理”系列主题学习活动,以学习陈其人教授生平经历和学术成果为主线,就科研报国内涵与路径访谈科研前辈,引导学生赓续科研报国信念、营造优良学风,找寻社会科学学生科研报国的方式路径,体悟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建设“第一个复旦、第一个国务”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结合。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洞察需求
支部根据文件资料、日常党群结对反映问题等制定问卷,就科研报国的认知情况与实际困惑进行调研,明确后续活动的开展方向。
2.精心设计
人员:全员分6组,组一学习陈教授文集、随笔、学术作品等,总结文稿资料。其他同学开展采访。
学程:将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分为两次组织生活,第一期聚焦陈教授的科研初心与报国行动,第二期聚焦前辈对科研报国内涵与实现路径的解答。5月开展第一期,同学们围绕“生平故事、研究成果、教书育人”三方面学习陈教授事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以“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展开讨论。8月开展第二期,内容见下。
嘉宾上:就陈教授事迹,采访学院退休教授孙关宏老师,从同事角度回忆陈老学术生涯点滴;就科研报国内涵与实践路径,邀请国务学院老中青三代教师、有志科研的在读博士生、不同领域工作院友,从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科研报国的不同实现途径答疑解惑。
(二)中期执行
环节一:前期调研现问题
支委介绍前期问卷调研中同学们对科研报国的认知与现有困惑,困惑主要集中在科研报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个人科研与生活、个人发展与报效祖国之间的关系。
环节二:情景再现展风采。
组一代表徐振炀朗诵陈其人教授访谈录节选片段。通过童年、学生时代、与复旦的渊源、学术研究四小节,以第一人称再现陈教授“治学、报国、育人”的人生轨迹与品质。
环节三:主题汇报显担当
“大师之学问”。组一代表王迪汇报陈其人教授的学术成就,以“上下求索”“卫道弘道”详细介绍陈教授学术成就,体现陈老先生独立思考、不媚时语;不改初心、不忘使命,眼光始终聚焦着时代之问、关怀始终立足于时代之需。
“大师之品德”。组二代表李泽圆同学汇报了访谈孙关宏老师的情况,以丰富的一手材料,展现了陈教授如何将育人成材、治学报国的远大目标化为日常生活点滴行动。
“学人之困惑”。组三、组四、组五、组六代表同学分别汇报了采访国务学院郭定平、熊易寒、陈醒老师及博士生侯铖铖的情况。他们以不同视角回应了理论和实践关系把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青年学子如何科研报国等问题。
环节四:学长寄语予期望
辅导员吴婧介绍国务学院院友黄振乾(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赵政(亚开行项目顾问)、夏飞朋(湖南选调生)就“青年党员如何实现科研报国”给同学们的寄语。
环节五:今昔对谈明方向
同学们就“青年党员如何科研报国”主题分组讨论,5位代表结合校风学风、专业学习、青年责任、职业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体悟。
环节六:院长总结寄语
支部结对党委委员、国务学院院长苏长和老师全程参加组织生活并进行总结。他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夯实专业基础,做又红又专、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后期总结
形成一篇实录、两本手册、一门课程、一次结对、一场调研。
1.宣传推送
在班级公众号上宣传新闻稿、陈教授事迹总结材料、访谈纪要、寄语等;
2.辐射班级
支部党员就科研报国、优良学风等联系结对群众,分享学习成果与感受,互相督促维护学风、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3.长效学习
以陈教授事迹为基础,形成两本专题学习手册《国务青年学子科研报国系列访谈录》《陈其人生平》,开设一门讲师团课程“大师风范——陈其人教授事迹微党课”,并长效学习。
4.跟踪调研
面向支部成员,就科研报国、成才观等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次问卷调研结果。对仍存在的痛点进行针对性击破,持续推动学习长效化。
三、具体成效
(一)答疑解惑明初心
支部成员厘清了社会科学青年学子报效祖国的内涵、不同实现路径,树立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信心,在陈教授和各位先辈事迹激励下,明确了报效祖国的初心。
(二)脚踏实地担使命
支部成员认识到,无论未来是否投身科研,在校期间坚持优良学风、脚踏实地开展学习科研工作,毕业后将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报国情怀融入未来发展,就担负起了心系时代、科研报国的青年使命。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
组织生活中同学汇报访谈孙关宏老教授情况
(支部书记:王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