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发布者:李论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10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星火’队”)成立于20185月,队名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之意。“星火”队坚持立足《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围绕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宣讲《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传播、影响,讲述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故事。

2020627日,“星火”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信中充分肯定了队伍的做法,勉励队员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星火”队坚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指引和动力,辐射带动校内外师生群众学习传承“宣言精神”“望道精神”,迄今服务各界参观者超过11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星火”队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以立德树人为魂,高起点定位使命方向

星火”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队伍建设和宣讲工作的核心任务与使命方向,在队伍中建设功能型党支部。组织常态化、长期化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工作锻炼、调研考察等,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传播者、能做扎实研究的理论研究者、素质过硬志愿奉献的理论实践者。依托场馆讲解,持续强化思想引领,从传统理论式的“教”到互动式的“育”,为队员树立起服务基层和国家发展的远大目标。近年来,“星火”队培养出16名基层选调生,13人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批走上中小学讲台继续传播“真理的味道”。队员中走出全国百名研究生标兵党员、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浦区人大代表等。

 

以队伍建设为基,高标准夯实组织基础

把牢入口关、把严培训关。“星火”队构建一体化选拔培养体系,将理想信念作为队员选拔的重要指标,通过多轮次打磨学习夯实理论宣讲基本功,经过一轮自学、二轮领学、三轮考核后,方能作为正式队员开展讲解、宣讲。将集中培训与常态化、长效化培训相结合,形成全流程培养培训机制,开展“真甜训练营”理论学习、“望道”读书计划、“行远”社会实践等增强队员培养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为目标,“星火”队员在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研究生会等承担骨干职责,进一步传承复旦的红色基因。

 

以宣讲内容为王,高水平传播思想理论

讲准、讲活、讲透”是“星火”队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遵循。为将党的理论讲准,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每名队员正式开始讲解、宣讲前的相关阅读量都达10万余字。为将党的历史讲活,深入研习红色故事,挖掘鲜活的细节,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载体,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加立体地呈现。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透,开展分众式讲解,打磨形成“3+X个性化讲稿,并根据听众互动反馈进行动态更新。将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宣讲的重要使命,对标各项宣讲任务要求打磨专题讲解稿,让宣言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力量。

 

以载体创新为要,高质量提升宣讲效果

以大众化、通俗化、创新化手段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在日常宣讲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推出“心有所信”系列视频微党课十余集在校内、网络平台进行展播。依托社会实践,录制“循迹溯源·践悟初心”视频微党课,上线“学习强国”平台,以青年的视角更生动、更立体地讲好党的历史与理论。推出“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以城为书”将沪上红色场馆穿点成线,在巴士车上开展“移动式”宣讲。电影《望道》上映前后,推出“电影党课”,以“映前领学+集中观影”把理论宣讲课堂搬入电影院。基于场馆开发沉浸式学习“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剧情设计、角色扮演、任务折页等,让参与者体验“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明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5周年,也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星火”队将继续坚持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做赓续红色基因、传播“真理之甘”的先锋队。

本文刊于《上海宣传通讯》

 2024年第21期“宣讲课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