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融合创新, 探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之路(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2025-04-01  作者: 发布: 杨佳钰

第十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是我国在激烈的大国竞争中夺取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聚焦“新质生产力”,从传统产业与新兴行业、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物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三个维度,带领支部党员探访智能工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大科学仪器装置,开展组织生活进行交流研讨。学生不仅深入洞察了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在亲身实践中深刻领悟到了作为基础学科学生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聚焦主题,深入学习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个特征,支部3个党小组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的作用、基础学科驱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新时代物理学科建设与科教事业创新3研学课题。同时小组党员对于每个大课题进行分解,支部25名党员分别独立承担支线课题

2.一线探访,实践研学

支部党员结合课题设计实践方案,理论结合实际,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场景中感受实际、深化认知。

路线一:高效能——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的作用

支部党员广泛搜集并分析相关政策文献、行业报告与学术研究成果。积极联络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安排专题讲座、实地探访与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例如铝厂这样的传统行业、传统农业从业人员以及数据分析师等新兴行业一线工作者的实际感受和理解反馈。

路线二:高科技——基础学科驱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支部党员前往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华为海思、上海微电子、美团上海总部等单位。深入理解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的重大战略意义,一线解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敏锐洞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如何重塑生活服务业态、如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路线三:高质量——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促进物理及科教事业的创新发展

支部党员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专题访谈等形式研学物理学科发展脉络和前沿领域问题,探讨学科发展新趋势以及基础前沿研究对科学进步和未来生活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探索物理学前沿,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大意义。在学习研讨基础上,支部党员设计学科发展专题课程和研究提案、开展公众科普活动等,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支部党员给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开展科普和物理学系发展讲解,覆盖400余名同学

(二)中期执行

2024519日,党支部与附属中山医院硕士生第三党支部、化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联组学习。三个党小组的20名党员主讲人围绕“新质生产力对新兴行业和传统产业的影响异同”“物理、科技与未来——新质生产力与科学科技发展的时空关系”“科教兴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之路”三大主题进行党课分享,全面展示了三个小组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成果。中山医院和化学系的党员同学也分别从“人类健康”和“双碳体系”两个角度做了分享。

1课程分享一:新质生产力对新兴行业和传统产业的影响比较

第一小组的党员们带来了一堂探究新质生产力对新兴行业和传统产业的影响异同的课程:

1)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工农业的影响

来自河南山西的党员结合其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经历与在家乡的实践调研,从农业和工业两个方向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对于传统行业的重塑。

2)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金融和旅游业的影响

来自上海的党员从银行业视角出发,阐述了在数字化浪潮下,金融科技应用对金融业革新升级的推动力;来自重庆的党员从山城重庆的旅游业出发,分享了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如何为传统旅游业注入活力并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3)新质生产力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影响异同

小组党员结合前述分享总结了新质生产力如何从各个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虽然在传统工农业与新兴产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都是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并且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智慧、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既凸显了科技进步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不同行业在面对变革时的独特应对策略与路径选择。

2课程分享二:物理、科技与未来——新质生产力与科学科技的融合发展

第二小组的党员们带来了一堂探究新质生产力与科学科技的融合发展的课程,共有七名党员同志分为五个专题进行分享。

1)科技未来——科学科技革新与人类历史发展

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切入,阐述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深刻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乃至全球局势。科技不仅促进了生产力飞跃,还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明进步,证明了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引擎。

2)精密测量——精密技术如何推动打开新质生产力的新纪元

分享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作为精密测量的典范,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新材料的开发打开了新纪元。STM技术通过在原子尺度上对物质表面进行成像与操控,极大推进了人们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理解,为设计高性能新材料奠定了基础,展现了科技进步成为重塑生产力、驱动产业革新的关键力量。

3)材料纪元——超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前景以及战略重要性

党员们讲解超导体材料如何凭借其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独特性质,在源传输、磁悬浮交通、医疗成像(如MRI)、粒子加速器以及量子计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战略重要性。

4)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的重大意义

党员们基于强磁场装置、EAST托卡马克、以及合肥之眼项目实践,讲述了“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对于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如EAST托卡马克为人类提供了清洁以及几乎无限的能源解决方案;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推动了各领域复杂体系的研究。

5)大国竞争——由芯片战争引发的思考

从新时代大国竞争的议题出发,党员们从“芯片战争”这一热点话题切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小组成员通过芯片战争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如何以高新技术为驱动创造出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这不仅塑造了数字时代的经济形态,还重新定义了国际竞争的规则。

3课程讲解三:科教兴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之路

第三小组的党员们带来的课程在新时代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围绕复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聚焦物理学科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质量自主人才培养,共有六名党员同志分为四个环节参与交流。

1)顺势而生——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诞生

结合时代历史背景讲解复旦以及中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分享卢鹤绂、谢希德等先驱的故事、精神和一代又一代物理人的传承。

2)风雨兼程——表面物理重点实验室的风雨历程

从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出发,党员们讲述了国重科研团队如何攻坚克难、探索科学前沿的经历,并通过介绍实验室的成立与发展映射出中国物理学界从追随到奋力赶超的壮阔变迁,展现了前辈科学探索者们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与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3砥砺前行——复旦物理的新时代征程

小组成员基于前述分享,总结讲述了复旦物理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重点分享了物理学系学子如何在新时代征程中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培养出一代代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高层次物理学人才,将个人的研究生涯和个人发展融入到科研报国之中。

4课程讲解四:双碳政策下的科普

化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同志讲解了在双碳政策背景与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减碳增效中的应用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效提升和环境友好。向大家展示了智能监测、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大众如何共同为国家的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5课程讲解五:人民健康——神器AED的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硕士生第党支部党员同志详细介绍了新时代科技产品——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AED是心脏骤停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便携式设备。此次讲解结合实际场景体现科技创新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义价值。

(三)后期总结

2024521日,支部全体党员于江湾物理楼C108学习了尹晨教授关于理解和展望浦东的首创性改革与引领开放——研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讲座,党员们结合学习到的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对于如何发挥基础学科优势融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2024524日,党支部全体党员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的党支部和讲师团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峥嵘岁月,矢志科研报国——五校物理学系研究生红色党课共建。本次共建活动通过回顾作为国内物理学一级重点学科所在的五所高校物理学系建系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各院系物理学领域先辈的科研奋斗史,激发了研究生群体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引导同学们将新质生产力的研学体悟融入到基础学科科研报国之路中。


三、具体成效

(一)构筑知行合一、跨界融合创新理念的鲜活实践

组织生活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既有了跨行业、多形态、全员深度参与的实践模块,也包含了跨领域跨学科、全员参与的写作与演讲理论研习。支部党员们全员全程深度参与了相关环节,25名党员在独立项目分解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展开学习实践,每名党员都至少参与了3次以上的学习研讨。在最终的展示环节,支部有20名党员参与了近两小时的主讲,充分展示了每名党员凝练的学习实践成果。

(二)打造格物明理、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系列课程

支部党员结合25门党员个人知行课程建成了三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党课《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和新兴行业的影响比较》《物理、科技与未来——新质生产力与科学科技发展的时空关系》《科教兴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之路》。不仅提升了党员的理论素养,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打造兼融并包、传播复旦特色能量的优秀案例

支部建成的“重生——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诞生背后的历史点滴”党课在五校共建中得到了广泛反响,本次共建中五所高校党员通过展示汇报重温了国内顶尖高校物理学系建系与学科发展的风雨历程。本次课程宣讲得到了四大PK言之有物、中国科大物理学院研究生会、闻韶物研、南雍悟理的广泛宣传,总阅读量达一千五百余次,并得到了其他四所高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并与南京大学强国宣讲团达成了强国宣讲党课联动合作,有效推动了参与各方在党课联建、学术交流、学生互访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支部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由支部党员担任主讲,开展了“物理学系风雨七十年”的物理学系发展课程、“零下两百度的神秘”科普系列课程,受到来自上海市各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肯定。支部给卢湾一中心小学讲授的课程被制作成vlog得到上海教育电视台微信官方视频号转发,活动全程也得到卢湾一中心云课堂微信官方号的转发。

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与化学系、附属中山医院党支部共建

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表面物理重点实验室公开日科普实验课程

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参观北京高压科学中心

物理学系2023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给卢湾一中心小学讲授物理学科展课程

(支部书记: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