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理论宣讲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做回信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2025-04-23  作者: 发布: 李论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五年来第四次给上海理论宣讲团队回信,饱含着对上海理论宣讲工作的殷切期望,是上海理论宣讲工作强大的思想指引、科学的行动指南、前进的精神动力。《上海宣传通讯》特邀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等四支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理论宣讲团队代表,撰写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学习体会文章。


以理论宣讲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做回信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蔡薛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亲切回信。总书记说,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并勉励“老杨树宣讲汇”同志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同为收信人,这封回信也让复旦“星火”队更加振奋,更加深刻感受到做好理论宣讲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结合“星火”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的理解,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讲好身边故事,让理论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要讲清楚理论的来龙去脉,更要讲清楚理论如何解释现实、映照生活,通过“接地气”让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老杨树宣讲汇”的老师们着力讲好身边事,以小见大宣讲理论,对我们很有启发。对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而言,将党的方针政策与青年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的体悟相结合,用“青言青语”解释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基于此,学校常态化组织“星火”队和博士生讲师团等学生理论宣讲团共同学习、集体备课,并组建主题宣讲团,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生动地学进去、讲出来,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已经组建了30多个主题宣讲团,建设课程超过200门。不仅原原本本讲,我们也用“身边事”把理论讲“活”。依托《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我们每年宣讲700多场,迄今服务参观者近12万人次。今年创新推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走进基层一线开展实践和调研,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感悟带回来打磨成课。

二是紧扣时代主题,以理论宣讲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近年来,学校指导我们学生宣讲团建设了近20门“人民城市”专题宣讲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进行解读,累计宣讲160多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推出“红色巴士”研学实践,以城为书、以车为媒,将总书记足迹和沪上红色地标串点成线,把巴士车厢变成“行走中的思政课堂”,其中就包括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杨浦滨江,让宣讲课堂不再限于教室,让人民城市理念更加生动鲜活。

面向未来,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队伍不变的追求。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以来的四年,学校系统整合既往工作经验,形成“学思践悟讲”五步工作法,指导包括“星火”队和学校博士生讲师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等学生组织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学思践悟讲”体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每一次讲解、每一次宣讲中。

二是坚持从人民城市大课堂中汲取养分。服务强国建设、服务上海发展是复旦师生的职责使命。杨浦区是复旦服务“城之要者”和“国之大者”的起点。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为杨浦区建设小学、复旦附小、复旦附中等中小学开发了系列校本思政课程,指导中小学成立理论学习队、宣讲队,早早播下信仰的种子。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共建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紧扣一体化和改革创新要求让理论学习可感可知。我们将进一步善用人民城市思政课大课堂,在人民城市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成长历练,提升宣讲水平。

三是坚持为伟大复兴贡献青年“星火”力量。“星火”队的名字意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通过理论宣讲让学生既是服务者又是受教育者,先后培养出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优秀学生典型。目前,已经毕业的50多名“星火”队员中走出了16名基层选调生、13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他们在全国各地继续传播和践行宣言精神,以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和强国复兴伟业。

2025年是我们收到总书记回信五周年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对我们是再一次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把总书记回信精神融入工作,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人民城市建设中主动担当、久久为功,持续贡献复旦师生的力量。

【作者简介】

蔡薛文,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

(编辑:李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