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红色路线,追寻望道足迹(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

2025-02-12  作者: 发布: 杨佳钰

第九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06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作为以党史党建专业为主体的博士生党支部,需要思考如何将学科专业融入社会实践,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行动中赓续红色血脉,在思想上争做红色传人。党支部立足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和党史党建学科特色,在调研实践中,深入研究并阐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建历程以及复旦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推动党史成果转化,以大众化、形象化的党史学习课程、研学路线,带动更广大的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上海党史与党建》期刊、《党史信息报》、“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强国号等,主要职责是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党的建设和市委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服务支部通过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进一步推进党史宣传媒体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史党建理论研究提升红色基因育人实效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聚焦复旦红色基因,线上线下研讨理论内涵

在组织生活准备阶段,党支部聚焦复旦红色基因进行交流研讨,深入阐释复旦红色基因丰富内涵,即以“宣言精神”为基因内核、以“革命英烈精神”为鲜红底色、以“爱国奋斗精神”为前进力量。同时以党小组为单位,第一党小组以“宣言精神”为主题,第二党小组以“革命英烈精神”为主题,第三党小组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分工开展档案整理和理论研究。为了更加具体形象地感知复旦红色基因,支部计划在电影《望道》上映之际,组织支部党员同志在国华广场上影影院观看《望道》电影。

2.赓续望道精神,追寻望道“沪上”足迹

在观影前,邀请“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讲述《追望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电影党课。百年前陈望道与一群青年们追望大道的青春群像在各位同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5日下午,联合研究生第十四党支部满怀着热爱与信仰追寻“望道”沪上足迹,沿着陈望道老校长的沪上履痕,从老渔阳里2号穿过“马克思主义小道”步行至新渔阳里6号,重温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3.策划联学共建,细化活动方案

组织支部同志开展研学路线讨论、理论宣讲备课,精细化推出4条研学方案、打磨7门理论宣讲课程。为进一步将复旦红色基因理论研究成果、上海红色寻访实践成果转化推广,结合前期理论学习和支部专业特色优势,以及研学路线、宣讲课程等相关成果,在学院党委的指导支持下,支部积极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支委策划联学活动方案、分工细化执行,拟定实践参观、课程共学、成果交流、贡献建议等基本内容和环节。

(二)中期执行

2023517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支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员以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开展联组学习活动。活动现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走进望道旧居感悟先辈精神

在“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讲解员的带领下,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员同志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员共同走进《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参观。讲解员介绍道:“这里展示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重要回信,这封信的第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宣言》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以我们把整个展馆的主题词称之为‘信仰之源’……”在尾厅大屏前,大家认真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视频。走进二楼,沿着时间脉络,领悟陈望道参与建党建团、为党育人的矢志拼搏的一生。通过学习陈望道和《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故事,各位党员同志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嘱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2.开展座谈交流调研学科发展

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后,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员同志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员在玻璃长廊开展座谈交流。首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望道精神等内容进行了学习心得和实践感悟的交流探讨。然后,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员同志就如何拓展和深化上海地方党史与党建问题的专题性研究、如何放大上海党史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宣传效应等了介绍并进行交流。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的党员同学结合自身所关注或正在研究的党史党建领域,对复旦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光荣之城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等话题进行分享,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员同志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了点评。

3.宣讲专题党课深化理论学习

座谈交流会后,党支部书记杨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党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角,解读新思想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党员同志带去了一场精彩的党课。此外,党支部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选取23篇经典篇目,计划通过分专题分模块有规划的学习,由每位党员领学变“一人讲”为“大家讲”,让每一次知识分享,都融入党史党建专业思考。

(三)后期总结

活动结束后,支部党员同志对本次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了总结,撰写理论研究报告、整理“沪”上实践照片和参访心得、汇总座谈交流会的意见建议进行反馈。同时,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支部成员将通讯稿推送至复小马微信公众号。

此外,支部结合党史党建学科特色,围绕基层党建、红色基因等主题,开发了研学实践新路线,并开展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20239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开展“在红船启航的地方”主题社会实践,走进“红船旁的大学”,与嘉兴学院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深入思考红船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成效。

三、具体成效

在整个组织生活筹备、开展和总结过程中,支部党员同志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在理论研究、调研实践、座谈交流中不断深化认识、锤炼党性修养,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效。

(一)贡献一些“金点子”

在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座谈交流中,支部党员同志上海党史与党建研究发展贡献“金点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两项建议:(1)加强红色场馆建设和党史研究阐释建议加强红色场馆和高校马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红色场馆承载的红色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工作,由高校马院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承担史料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场馆党史研究能力。(2)加强上海党史党建研究与学科人才培养建议党史党建专业师生提供与期刊杂志社的交流平台,支持硕博生参与社会调研、党政机关挂职锻炼,培养更多的学科专业人才。

(二)产生一批宣讲课程

支部通过备课会试讲交流反复打磨宣讲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的灵活方式宣讲党史党建理论与复旦红色基因,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宣讲工作。支持党员同志加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博士生讲师团等各类宣讲社团,开发《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道不变”的政治定力——从“一大”到“二十大”看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串联推进与基本特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观”》《陈望道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陈望道与复旦的红色基因》《陈望道与可爱的青年》等系列课程

(三)设计一批红旅路线

支部党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一批红旅研学路线,推动校内外师生走进“光荣之城”、传承红色基因。(1)建党精神:《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人民城市建设展示馆;(2)追望大道:《新青年》编辑部—外国语学社旧址—中华艺术大学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3)通江达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浦东开发陈列馆—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外高桥保税区;(4)人民之城:中共一大会址—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虹口市民驿站—杨浦滨江。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观看《望道》电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

寻访望道“沪”上足迹、走进渔阳里2



支部书记: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