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一)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其中特别出现了很多“新词”。而这些新出现的词语,生动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深入地学习这些“新词”,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求。
(二)历史背景:扎实推进“四史学习”的必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四史”的学习教育,可以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20年是列宁同志诞辰150周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学校建校115周年,是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围绕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支部拟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原原本本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经典原著,另一方面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特别是通过学习陈望道老校长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献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通过梳理其中的关键内容、核心要义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
(三)现实背景:缺少总结关键词条、缺少通俗阐释原著内容
支部通过前期的调研和了解,发现在以往的理论学习中,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经典学习,但缺少总结关键词”“强调重要论断,但忽视提炼新词”等问题。针对《共产党宣言》等经典理论文献和“四史”中的重要著作,由于其理论的抽象性和哲理性,常常在学习中存在缺少通俗的理论阐释等问题,导致了原著学习的困难,还有可能出现“有学习而缺重点”“有理论而无内涵”等问题。
二、实施过程
有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为紧跟“新时代”的理论创新进程,切实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支部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支部拟开展“学习词典:解读‘新时代’关键词,汇编‘新时代’词条集”的活动,具体包括理论学习和词条汇编两方面内容。
在理论学习方面,支部为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指尖上微党课”等学习形式,建立“全员领学、以讲促学”的学习制度,要求全体党员主动学、认真学、带头学,并通过每月领学主题党课的形式来汇报学习成果、总结核心概念、提炼关键词条,最终达到“人人讲党课、全员受教育”的目标。同时,为提升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支部通过筛选梳理最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公报,挑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四史”方面的重要著作,分批次、分阶段编写《“指尖上的微党课”选题指南》。
在词条汇编方面,支部主要依据党员主题党课的内容,汇编两方面的内容:(1)参考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公报等,汇编《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词条集》;(2)依据《共产党宣言》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四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梳理其中的核心词条和关键内容,通俗阐释其理论意义和价值内涵,汇编《通识解读“四史”经典文本集》。在具体选定词条后,不仅要清楚阐释词条名称、词条来源、提出背景、提出时间、具体论述等具体内容,还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接地气、通俗易懂有内涵。
另外,支部还发挥政治学学科专业优势,邀请学院专业教师、博讲团博士生等来对词条集进行指导和修订。在最终完成词条集修订后,支部将一方面辐射班级、学院和合作社区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定期录制有声字典或党课微视频,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学院党建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送宣传,以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主动担当有作为、学习科研作表率、联系群众解难题”的目标。
三、具体成效
(一)全面梳理,撰写党课指南
一方面,支部通过参考《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言论汇编》等资料,全面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公报等内容,提炼总结其中的关键词条或核心概念。另一方面,支部筛选总结《共产党宣言》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经典文献和“四史”方面的重要著作,确定需要通俗阐释的经典著作和关键内容。目前,结合上述两方面的要求,撰写了第一批《“指尖上的微党课”选题指南》,为支部党员的党课选题提供学习参考,为支部汇编词条集提供指南和指导。
“指尖上的微党课”选题指南(第一期)
(一)通识党课: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四史”学习
1.陈望道精神与《共产党宣言》解读
2.马恩经典解读:《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3.马恩经典解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列宁经典解读:《国家与革命》与列宁的国家观
5.列宁经典解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6.列宁经典解读:《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7.毛泽东经典解读:《论人民民主专政》
8.毛泽东经典解读:《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经典解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党史经典解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党史经典解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二)主题党课: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词条集学习
1.“脱贫攻坚”: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教育现代化2035”:学习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3.“劳动教育”:学习解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4.“基层减负”:学习解读《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学习解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6.“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与当前提到的“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等内容结合起来。也可结合《反分裂国家法》、世界各国反分裂斗争等内容。
7.“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此次国际抗疫的合作,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研究。
8.“全面深化改革”:可结合浦东开放30周年、深圳特区40周年等热点,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问题。
9.“十三五规划收官”:可具体到环保、教育、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某一领域,思考“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的成就与问题。
(二)全员领学,汇报学习成果
为充分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线上学习优势,采用“指尖上微党课”等学习形式,建立“全员领学、以讲促学”的学习制度,一方面要求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学、认真学、带头学,另一方面,要求每名党员每学期至少要领学一次主题党课,通过讲党课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总结核心概念、提炼关键词条。目前,第一期已有五名支部党员开展了首次党课汇报,汇报主题分别为:陈望道精神与《共产党宣言》解读、《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解读词条“脱贫攻坚”、解读词条“教育现代化2035”、解读词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三)专家点评,发挥学科优势
主题党课坚持把政治性摆在首位,把主旋律作为党课底色,突出专业特色,深挖学术价值,实现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为提升词条集的科学性和理论性,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学、公共管理专业优势,在编订词条指南的过程中,邀请学院的专业老师进行了把关。在第一期的主题党课学习中,邀请学院的辅导员顾嘉伟、杨晓蕾、赵松涛等老师来提供相关的点评和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努力做到不仅清楚阐释词条名称、词条来源、提出背景、提出时间、具体论述等具体内容,还能生动形象接地气、通俗易懂有内涵。
(四)结对共建,促进互访互学
在支部开展的第一期“指尖上的微党课”,支部邀请结对共建支部——国务学院2019级本科生党支部来一同参与学习,就党课报告内容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后续,支部还会走进龙华街道强生花苑等合作社区,一方面让支部党员在参观学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充分发挥好社区的实践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支部还会邀请党员去合作社区宣讲一批优秀党课,通过社区宣讲的反馈,来进一步检验党课质量、进一步修订词条集。
(五)注重宣传,提高辐射能力
支部在辐射结对共建支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学院党建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送宣传,辐射带动班级同学的理论学习。同时,目前支部已经完成10个词条的汇编工作,待第一期党课选题全部结束后,整理第一版的《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词条集》和《通识解读“四史”经典文本集》。另外,后续支部还将选取其中的优质党课,录制有声字典或制作党课微视频。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学院老师与支部成员交流学习体会
(支部书记: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