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生团学组织简介
一、共青团复旦大学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研究生团工委是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团委指导下负责全校研究生团学工作。具体包括:制订全校研究生团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团学组织建设;组织校级研究生主题教育、骨干培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指导校研究生会和79家研究生社团开展文化、学术、体育、权益、联络等各项工作。研究生团工委设有秘书处、组织部、宣传理论部、社团部、实践部5个工作部门。
二、复旦大学研究生会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成立于1983年,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主要学生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校研究生会秉承“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打造了 “学术之星”“相辉学术文化节”“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系列”“走进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春日律动游园会”“小研点播台”“研究生3V3混合篮球赛”“敢为‘泳’者先主题游泳赛”“歌王‘旦’生战”“研究生迎新晚会”“研究生毕业晚会”等一批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和学生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研究生会设有5个工作部门和1个工作委员会,分别是:权益联络部(研究生会委员会办公室)、融媒体部、学术文化部、文体活动部、研创中心,枫林工作委员会。
三、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5月,迄今服务各界参观者超过11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队伍自2020年6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以来,坚持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足场馆讲解,辐射带动校内外师生群众学习传承宣言精神、望道精神。近年来,队伍参与支持上海“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探索,助力上海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推出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推出《望道》电影思政课。队伍立足场馆讲解和“行远计划”社会实践,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中的思政课,完善创新产品矩阵,满足广大师生和校外群众踊跃的理论学习需求,在赓续红色血脉、服务师生做好实事上走在前。自成立以来,队伍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四、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以下简称“博讲团”)是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下的理论社团,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体之一。博讲团成立22年来秉承“学以致用双向增进,宣传理论服务社会”的宗旨组织研究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农村等宣讲党的理论,培养讲师1200余名,为各类机构和单位开展理论宣讲5200多场,覆盖受众64万多人次,组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百年党史等10多个主题宣讲团,依托校内各院系孵化了15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做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博讲团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4年全国新时代“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并于2019年6月赴中宣部进行宣讲。
五、研究生党建核心团队(党建CG)
复旦大学研究生党建CG(核心团队)是在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下,负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专业化学生组织。主要负责全校研究生党员教育与党务建设,举办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党建创新资助计划、红帆训练营、红帆论坛等品牌党建活动,着力推动研究生党建高质量发展。下设组织建设、主题教育、调研督查、综合事务、宣传实践、队伍建设等部门,既是复旦大学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可靠保障,也是复旦研究生党员群策群力、培养青年骨干的学生核心团队。
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的研究生理论学习型社团,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社会情怀深厚的杰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社团具有清晰完善的组织架构,设有会长团,分管理论学术部、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处四个部门。社团积极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形成“青马悦读”读书会、悦读马拉松、“荐读经典”等品牌特色项目。曾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学习型组织”“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级社团荣誉称号。
七、生活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
生活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委会)是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的跨校区研究生社团。以我校研究生生活园区为单位,分为:北苑园委会、西苑园委会、江湾园委会、爱久园委会和张江园委会。园委会以全心服务同学、活跃园区文化、搭建沟通桥梁为己任,秉持建设“乐思、乐学、乐心、乐业、乐活”“五乐”园区的理念,推动思政教育、学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文体活动等进入园区,开展如寝室美化大赛、文明寝室评比、趣味运动会、手工微课堂、园舞会、书画展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努力为同学打造七彩生活。
八、烛心社
烛心社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一个服务型、创新型的研究生助学公益社团。社团宗旨是“提升自我、服务社会”,致力于为热衷公益事业的研究生搭建服务社会和自我成长的平台。社团成立以来打造了“上海公益行”“梦想辅导员”和“远程阅读”等多项品牌活动,为上海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儿童提供丰富充实的第二课堂。同时连续多年在云南或福建等地举办主题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为当地孩子搭建成长平台,拓展视野眼界,提升综合素质。此外,社团还开展了梦想学院、暑期公益行人物展、沪上高校公益论坛等公益活动。曾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复旦大学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和“复旦大学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连续十年获评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级社团。
九、复旦基层就业服务协会
复旦基层就业服务协会成立于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指导下,围绕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开展活动。协会以“扎根沃土,以人民为中心,脚踏实地,民族国家至上”为宗旨,鼓励和培养了一批复旦学子到基层一线发展;以“就业引导,桥梁纽带”为目标,增强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搭建在校生与基层就业校友之间的交流平台;积极营造“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复旦人胸怀家国情”的校园氛围,培养复旦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协会运营公众号“复旦基层就业”,定期编写《选调生项目手册》,品牌项目包括“新羽计划”选调生备考特训营、“复旦人在基层”、“选调生的朋友圈”系列访谈宣传稿及“问十道百话基层,群英荟萃说选调”系列校友沙龙活动、“砺行计划”寒暑期实习实践、选调生政策宣讲等,通过开展团队内训、岗位实训、招考培训、校友通讯等活动,为有志于投身基层、服务人民的复旦人提供全程服务。
十、复旦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协会
复旦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协会(Association for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alent Development of Fudan University),中文简称“复旦国协”,英文简称“FDG2IO”。协会在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指导下,旨在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为国际组织输送具备全球治理能力的胜任力人才。协会在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联系国际组织、校友、专家学者等,组织策划FDG2IO Forum, Lecture, Salon, Course, Visit五大板块日常活动,并为全校师生提供实习任职信息和国际组织走访实践机会等。协会致力于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出色能力和丰富经历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实现“面向全球、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协会使命,成立以来已助力300余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十一、复旦iCareer
复旦iCareer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于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指导下成立,定位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致力于培养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场能力,着力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与生涯发展相结合。协会建有公众号平台“FDiCareer”,目前已经形成校招实习、资讯资源、生涯发展等多元化交互版块,定期整理行业资讯、求职资源、实习校招信息、生涯类活动资讯等,已形成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涯职途”、“菁英校友云课堂”系列讲座、“征途职涯”经验分享征稿、“助力职涯”工具包、“简历门诊进园区”、知名企业参访等品牌活动。
十二、复旦大学iJob就业服务协会
复旦大学iJob就业服务协会于2023年4月成立,依托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为毕业后有志到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施展才干、建功立业的复旦学子搭建与重点优质单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资源平台,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行业动态和企业文化需求,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优质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促进复旦大学毕业生更全面更高质量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协会目前已开展系列名企参访、人才大巴等活动,通过“复旦大学就业信息网”发布招聘实习信息,通过“复旦iJob协会”公众号发布分行业分专业招聘及活动信息,并建立复旦iJob协会会员群,为有就业需求的同学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十三、复旦微茶厅·青书馆·阿加德默
复旦大学青年学术交流协会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亚青中心和北区32号楼1楼公共空间,运营青书馆、阿加德默、复旦微茶厅和复小印等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公共空间、实体书店、主题教育、学术交流和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打造复旦师生的思想高地和精神家园。青书馆是上海市教委2018年启动的首批9所高校实体书店建设试点项目之一。自成立以来,青书馆始终以「学术书店」为本位,以「学科原典、学术前沿」为核心理念,在经营学术、文艺类图书的同时,围绕「青年·阅读·实践」定期举办读书会、分享会、观影会、音乐会等学术文化活动,积极倡导青年养成与阅读相伴的生活方式。阿加德默是由复旦学生自主运营的学术活动交流空间。成立以来,阿加德默以北区32号楼的小小角落为基点,引导师生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持续输出手作、语言角等文化创意活动,致力于让学术融入生活。复旦微茶厅是学术交流和校园活动的“互联网+”创新平台,复旦师生可通过复旦研究生、复小研、阿加德默、青书馆等微信平台进入系统,在线上发起学术讨论或交流活动,并在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十四、研究生志愿者协会
研究生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20年9月,是由一批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的研究生组成的公益团体。社团以“志愿于心,奉献于行,心手相传,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自我完善,辐射青年的原则。立足校园,开设“旦愿有你”特色项目,为校级大型研究生活动持续输入素质优良、高效稳定、服务规范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累积服务时长达4000小时以上;面向社会,开设“拾光”“远方”特色项目,围绕教育、扶贫等民生领域,聚焦贫困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云端教室”、“旧物言心”等系列志愿活动,获得校内师生广泛好评。
十五、复旦大学地方发展研究促进会
复旦大学地方发展研究促进会,是由复旦大学研究生团工委指导的宗旨为“博学为奉献,实践出真知”的志愿服务类研究生社团,社团致力于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努力推动校地合作、充分发挥硕博士研究生专业背景优势,研究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政研究、理论宣讲、实践调研、人才引进等志愿服务形式的智力和人才支持,鼓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团成立以来,推荐并选派了百余位校内优秀研究生赴各个地区(包括上海市、重庆市、湖南省湘潭市、浙江省平湖市等)的基地进行实践调研;协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紧密,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同学围绕上海城市发展提出多条立法建议,数条被上海市人大采纳;社团围绕地方发展举办“地方发展云沙龙”与专题讲座,引导同学了解基层治理,助力地方发展。
十六、四史研习社
四史研习社成立于2020年7月,以学习宣传四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争做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为宗旨,面向全校研究生组织开展四史主题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当前已形成“小研学四史”“五老讲党史”“学史崇德”“望道讲坛”等系列讲座,以及“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等多项品牌活动。社团力争在寻根溯源中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不断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不断帮助广大青年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与梦想、情怀与担当,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十七、复旦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复旦研究生新媒体中心成立于2014年,主要负责运营“复旦研究生”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十万人。“复旦研究生”公众号秉持着“知晓校园新闻,聆听身边故事,发现研途风景,仰望复日星空”的宗旨,目前较为稳定地保证了在正常学期内每周至少五篇,在假期中每周至少三篇的推送频率,“复旦研究生”已发布相关推送两千余篇,单篇最高阅读量达到17万,1万+文章约80篇。系列推送围绕校园生活实际与研究生生活特色,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态、提高了院校学生参与度、引导复旦研究生学习新时代新思想,鼓励同学们传承复旦精神,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复旦人。光阴飞逝,四季流转,“复旦研究生”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复旦er,走过每年的春夏秋冬。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行走在校园里的优秀榜样……“复旦研究生”与大家一起分享成长,创造精彩。
十八、更多研究生精品社团
研究生剧社:成立于2001年9月,剧社始终坚持“向经典致敬,以原创为特色”的发展路线,连续多年荣获五星级社团称号及校级优秀集体称号等。近年来剧社的表演形式和演出题材更加丰富,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2015年为复旦校庆110周年献礼演出原创大戏《相辉堂》,获得首届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征稿比赛一等奖;出品原创校史展演剧《天地玄黄马相伯》多次登上相辉堂北堂,获校内师生好评。2021年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取材真实历史事件的原创校史展演剧《追梦百年》生动再现百年党史中复旦人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精神风貌,并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Echo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5月,合唱团由知名合唱指挥洪川先生担任艺术指导,施嘉俊、徐悦栋等老师担任常任指挥与艺术指导。Echo成立十余年来,举办校内外专场音乐会数十场,并常年与余隆、彭家鹏、杨洋等知名指挥,沈洋、龚爽、雷佳等知名歌唱家,以及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等专业院团合作。2020年举办了日语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了整套久石让合唱套曲。2021年6月,在相辉堂北堂举行建党百年专场音乐会,收获了校内外广泛好评。期待热爱音乐的大家的关注和加入。
心舞舞蹈团:成立于2008年9月,始终致力于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校园推广。十六年来,累计培训学员和演员千余人,排演成品剧目五十余个,包括《桃夭》《四小天鹅》《天浴》《醉春风》《唐印》等国内外知名院团的经典剧目,至今已在校内举办七场专场演出,并活跃于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演出等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多次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社团。心随舞动,舞由心起,心舞人会带着一如既往的激情与梦想,在坚持舞蹈的路上,上下求索。
复旦语馨社:成立于2009年3月,致力于为每一位复旦学子提供练习英语口语、了解中外文化、锻炼交际能力的机会, 从而丰富课余生活、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际视野,连续多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级社团,在201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集体。近年来,在延续英语角和Free Talk两大招牌活动的基础上,社团不断丰富活动展现形式、提升活动质量,开展了全英桌游、托福雅思模考、万圣节舞会、圣诞节party、海外交流分享会等活动,不但在校内展现出较高的品牌辐射力,也多次同上海其他高校社团开展合作,在校内外均享有良好的声誉。
复旦自然生态科考协会:成立于2019年11月,旨在引导在校研究生秉承科学态度走进自然,探索生态科学奥秘。成立以来,社团立足学科优势,先后孵化系列自然生态文创、校园野生动物调查、环保主题讲座等,获广泛好评。2020年3月,社团组建“校园科学家”专项团队,重点聚焦生态主题开展野外专业调研、主题讲座、公益儿童科普等,该团队于2020年12月田野调查期间在江湾校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的踪迹,获得共青团中央、环球时报、新京报、解放日报等十家平台的报道关注;2021年寒假,积极对接云南永平、江西等地校友资源,以线上远程形式,开展线上生态科普课堂,为当地儿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贡献力量。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级社团。
智能机器人创新社:成立于2019年10月,以参加人工智能Sim2Real挑战赛等赛事为牵引,围绕赛事机器人的构造设计和编译控制为主要活动,开展科创实践与相关学科专题学习、科普的创新性社团。为进一步培养青年创新意识,提高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的影响力,社团持续开展以类脑智能、信息科技、智行校园、产学研融合等重点品牌活动。在智能机器人实况比赛领域中,本社团组建复旦大学Romantic机器人校队,拥有5台机器人,5台机器车,和一个专有开放性实验训练室,并连续两年获得RMUA国家三等奖。同时,社团结合MOSS大模型、自动驾驶、就业形势、法律监管等多角度,面向复旦本研团队的机器人科创项目、脑智结合的交叉学科类孵化产业实体若干,在学术、科创、跨学科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成果。2021年获评复旦大学科创兴国重点项目,2022年获评复旦大学笃前沿促创新A类优秀实践项目、社团专项优秀项目、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等。2021-2023连续三年获评复旦大学研究生五星社团。
研究生摄影协会:成立于2019年12月,致力于复旦校园更妙的摄影意识与图像审美趣味,连续两年获评五星社团。研摄协日常举行评片会、摄影师互拍等活动,以摄影交流切入审美讨论,并在讨论中提升摄影意识。于2022年开启「复旦老照片」项目,以历史图像重返生活经验,并从中发掘纯真的摄影趣味。项目获得师生校友广泛好评,公众号阅读量破万。于2023年末在文科图书馆举办「第一届常清摄影展」,将单幅作品、照片墙与画册展陈相结合,尤其注重画册作为摄影创作及呈现的重要形式。同时以真诚影像重设摄影主题,将镜头与目光转向真实生活,走向祛除矫饰、连接人心的摄影。摄影展在展期间收到近千条留言,并邀请友校摄影社团观展,也开风气之先,为校园摄影展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