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8级外科学专业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周良辅院士,获评2019-2020学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曾荣获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华山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国家级荣誉。
目前为止,陈弟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篇(SCI论文7篇),多次参加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会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年会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获首届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医生“雏鹰”人才项目(A类)(项目终审成绩在所有来自上海市综合医院青年医生申报者中位列第一)、上海市抗癌科技奖和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奖学金(Grant Winner)。
陈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
▋明确规划,向上攀爬
优秀的人,总是离不开极强的自律、清晰的目标以及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的笃定。陈弟从童年时代起,便是无需父母陪伴学业,独立学习的人。于他而言,童年弹弹珠的自由和卡片游戏的快乐同静心学习一样,都远比屏幕上的动画来得更加真实与可及。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每一周也会有每一周的规划。在温州医科大学二年级时,他便决定要提前进入科研培训生活。于是废寝忘食的他写下一份科研标书,不断向学校各个实验室、教研室毛遂自荐。虽然开始被一一拒绝,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最终遇到了接受他的指导老师——谭峰教授,也就从此打开了科研的第一扇大门。
而科研的第二扇大门是在陈弟以交换生身份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交流的两个月中打开的。也正是在那时,他遇到了同专业的复旦本科生,在互相的切磋琢磨与交流中,陈弟明确了复旦华山医院的研究生方向。
陈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实验室做实验
明确自己的目标后,陈弟从不拖延,有着超强的执行力。他定下一天看完100页书的小目标,就是必须要看完100页。“只能多做不能少做,拖延没有任何意义。” 自律伴随而来的,就是高效。“要写一个标书,我就会定下3天时间去查资料,定好思路与框架后便马上开始着手写,写的过程也是在图书馆一气呵成。”陈弟这样说道。
这种工作上的高效与拼命,也得益于陈弟的研究生副导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姚瑜教授的影响。他们经常在11点、12点甚至是凌晨电话探讨课题想法,讨论结束后陈弟也会熬夜立马着手修改,第二天醒来再细想是否还有其它再改进之处。
在姚瑜教授指导下参与开颅肿瘤切除手术
对时间的充分利用则是受到了导师周良辅院士的影响。每次陈弟向导师做课题进展汇报时,都会发现周院士在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阅读文献。陈弟每次的汇报材料,周院士也都会认真逐字地手稿批阅,并对许多问题提出前瞻性的看法,鼓励陈弟勇于尝试。
至今的每个周末,陈弟一般都会预先把下一周七天的实验步骤详细地记录在word里,“这样不用临时想浪费时间,也不容易出错。”
陈弟与导师周良辅院士合影
“医生是临床和科研的结合体,一步一步慢慢来,提前做好下一步的规划才能稳步前进。” 在疫情前,陈弟向期刊投了一篇文章,投出后的第二天心里就在设想审稿人到时候会提哪些修改意见,便很快又开始进行新的实验来弥补不足。
今年除夕夜,陈弟在和家人吃过年夜饭后便回到了学校,计划早些展开课题实验。也正是在此时,他收到了期刊编辑的修改意见。如他所料,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与他认知到的不足如出一辙,凭借疫情前早已补足的实验数据,他很快就将改稿发给了对方,从而文章也得以顺利发表。
▋“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对于掌声和荣誉,陈弟总是能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2016年,和他同一批研究生推免成功的同学大多“及时享乐”,但成功推免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他却仍然坚持去自习室,开始提前学习研究生课题的相关内容,每天坚持阅读至少5篇神经肿瘤相关的文献,学习R语言等必备的科研技能。漫长的积累让他在科研上大获裨益,不仅使自己在科研上常常柳暗花明,也能为身边的朋友提供科研的建议和帮助。
2015年,陈弟在谭峰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走上挑战杯国赛的大舞台。在广州总决赛答辩的最终环节,指导老师突然语重心长地问陈弟,“陈弟,你如何看待科研?”陈弟没有回答上来,但是老师再一次语重心长道:“科研很苦,可能有一天,你会为了经费而着急难受;但是科研,绝对不能浮躁。”
陈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就在答辩前参赛人员都在布置展馆的时候,陈弟并没有像其他选手那样再纠结于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用更好的形式展现出来,不断地更改答辩稿或者PPT,他选择了另一路:“应该走一走,看看别人的优点,欣赏欣赏他们的作品。”
答辩时,不同于其他高校整个团队四五人登台互相帮助,陈弟独自一人带上了整个团队的器材资料,坦然地站到了舞台上。他坦然地面对自己项目的短板,也自信地讲解着项目的价值和长处。最终,他获得了那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等奖”。场上的评委夸赞,场外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他呐喊,只有他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沉静如海。
陈弟并没有在获奖后失去清醒,他对内心的自我观照和时常警醒不止来自于自身的内省,还有老师的鞭策。回到温州医科大学,陈弟受到了学院老师、同学们的热情迎接,但项目指导老师在那时,只给陈弟发了一条短信:“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对于过去的一切荣誉,陈弟会选择忘记,从头开始;但他却从不会忘记曾经在本科母校时学医的初心。
▋真实不虚,坚守初心
神经外科是一门精细学科,是世界上公认的医生培养周期特别长的医学科室。在旁人看来,当初报推免志愿时可以有很多选择的陈弟独独钟情于神经外科,似乎是个不怎么“实惠”的坚持。但他内心对神经外科,却是从本科起就有的笃定与坚持。
本科时的大脑解剖课程,让他惊叹于人类大脑构造的复杂与神奇,这在他心中种下了神经外科的种子。二年级时,陈弟的家人因为脑肿瘤,最后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得到了成功救治,更让陈弟坚定决心走神经外科的道路。
他目前研究的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在中青年死因中居第二位,儿童肿瘤发病率中也居第二位。最高级别的胶质瘤患者在综合治疗后的生存期平均只有18个月,5年生存率极低,即使活下来也有很高的致残率。
有时,现实残忍无情,给医生和家人以沉重的冷酷和无奈。“在大二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对家人什么忙都帮不上。但现在,我学到了一些东西,却要无奈地告诉许多人‘死刑’。”
就在今年七月份,陈弟的家人突发脑出血,凌晨1点,家人将CT照片传给陈弟看,不想放弃生命的丁点希望,但陈弟却不得不和其他的医生做出一样的理性判断。“你明明想着学医可以帮助家里人,但有时候你却什么也帮不了。” 生命的逝去无法避免,但对这份初心的坚守与笃定,陈弟从未改变。
陈弟参加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医生雏鹰人才项目立项仪式(右三)
陈弟第一次对生命的坚守,是在华山医院遇到的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得了恶性肿瘤,父母很年轻,是从外地来上海的打工者。术前,陈弟告诉男孩父母哪怕手术成功,术后孩子预后也会很差。但那对父母还是决然将所有的存款都拿来救治这个孩子,“我们不想去想以后,只想救活现在的孩子。”
男孩的手术很顺利,但术后出现了缄默症,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无尽的等待最是揪心,也最是煎熬。“手术前他会抱着我的腿,拉着我跟我撒娇。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活泼的孩子,突然就静止了。”在这段静默的时间里,小男孩病情不断反复,伤口无法愈合,甚至呼吸不畅需要切开气管,十分揪心。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弟从头到尾都在这个孩子身边守着。时间流转,突然在例行换药的一天,就在陈弟给男孩换好纱布时,男孩的手指轻轻地勾住了陈弟的手。那一刻,孩子的母亲再也忍不住哭声。生命坚守后的释然,也会让一个理性的医生变得感性。
陈弟参加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18次学术会议
“在医学上,许多事情无法简单衡量,有放弃的也有坚持不懈的,但都没有对错。”在华山医院的日子里,陈弟看到的世间百态都是人生的放大镜。有时会有冷漠的家属,但陈弟更愿意记住那些世间的温情。复诊的外省农民扛着大麻袋,装着亲手做的干货,用乡土中国里最朴素的表达来感激华山医院的医生们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际知名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常常会开展一些运用新技术治疗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但一些患者临床试验的失败是对陈弟内心最大的煎熬。陈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总会发现一些患者临床获益不明显,有时甚至只是延长了1-2个月的生命。
有那么一段时间,陈弟便陷入了沉思怀疑之中,“有一部分患者失败了,那么这件事还有意义吗?”他的副导师姚瑜教授曾对他这样说道“这些恶性肿瘤的病人,如果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都不管了,他们该怎么办?”他才终于明白,也许有时医学的新技术不一定有效,但科学就是伴随着不断地尝试与失败,科学就是这样进步的。更何况,许多患者也的确是在试用免疫治疗后恢复得很好。
“能救一个是一个,生命只有在努力后才能没有遗憾。” 陈弟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参加临床实践的那段时间,不仅得到了科室里多位教授的帮助,参与大大小小脑肿瘤开颅手术300多台,也得到了对医学的深刻体悟,这些都成为了他研究生阶段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想守护家人的健康,陈弟在高考后选择了从医;因为想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陈弟笃定了复旦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从个体的自强不息到对社会的广博关怀,陈弟在修身慎独的同时,也做到了“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他考取心理咨询师,不仅是为了消解自己有时内心的忧愁,更是为了有更多的耐心,听患者说话,排解他们的痛苦。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每天都会在华山医院、在陈弟眼前呈现。甘于沉寂、真实不虚、坚守初心,这些闪亮的品质属于陈弟,属于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亦属于闪耀在复旦百年星空里的每一个复旦人。
撰稿 ❐ 周思媛
编辑 ❐ 曹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