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上海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果调研(新闻学院2021级专业硕士党支部)

发布者:杨佳钰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13

第八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发展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精确供给,打通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融媒体中心兼具新媒体的灵活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两大特点,为新时代活化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当前特殊的历史交汇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建设是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然选择。应依托融媒体优势,加快创新步伐,彰显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上海的区级融媒体中心融合“新闻+政务+服务”,推动了城市数字化、科学化、智能化治理,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建设发展理念相契合。运用融媒体有助于保持党建工作活力,丰富党建工作方法,使党的建设更加灵活而富有新意,既不失党建的严肃性与方向性,同时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和亲和力。

因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专硕党支部结合专业所学,调研部分上海区级融媒体中心,尝试探索上海区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赋能新时代党建活力,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性调研活动。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发挥专业优势,共话基层媒体宣传工作

区级融媒体中心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唇齿相依”,这也是我党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作为新时代的新传学子,深入党的基层、传播党的声音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支部成员借助学习强国、各地融媒体平台等渠道,阅读上海各区级融媒体中心对基层工作者、先进人物的相关报道,开展小组讨论,并汇总形成学习心得。同时通过分组收集整理资料、支部党员大会集体学习、集体讨论的模式,了解当前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情况和宣传效果,分析基层媒体宣传工作现状,探讨优化基层政府如何落地“新闻+政务+服务”的路径,在学理上探讨如何提升基层宣传的效率和质量,疫情期间基层融媒体如何更好发挥防疫宣传作用,新传学子如何在基层宣传中贡献力量。

(二)中期执行——邀请专家授课,领会融媒建设时代要求

在融媒体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当下,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打造基层舆论阵地、本土化信息枢纽、发力综合服务和政务服务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上海各区将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16个区已全部完成区级融媒体中心机构整合并推出相应的新媒体产品,将党建党宣工作的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到基层。

202284日,新闻学院2021级专业硕士党支部邀请上海虹口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以及该中心的新媒体负责人这两位融媒体资深从业人员授课,组织支部成员共同学习融媒体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及在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两位专家为支部成员介绍了融媒体中心整体的发展历程、线上传播平台的建设以及媒体融合工具在抗击疫情、迎接二十大等重要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虹口融媒体中心党支部负责人还与专硕党支部交流分享了基层党建工作经验。通过答疑解惑,在扩大支部成员视野的同时,鼓励支部成员主动了解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时代要求,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上海模式进行学理思考,对新形势下“媒体+党建+党群关系”建设的发展进行思考。区融媒体中心是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通过交流,支部详细了解了虹口区融媒体中心的工作经验和融合发展的探索途径。

(三)后期总结——邀请专家授课,激发党建高质发展

结合学科特长,利用融合媒体手段对前期的学习交流成果进行编辑和发布,制作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党建成果。具体包括:

其一,汇总前期交流学习中搜集的融媒体中心优秀党建宣传案例,在后期归纳学习成果,尝试制作融媒体党建作品并向院校平台投稿发布。

其二,对党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微党课、实地调研、交流座谈等活动进行及时详尽的记录与总结。利用多媒体手段,依托21级新传专硕实践与交流平台“国定路21专小硕”发布通讯稿、专题报道等进行推广和宣传。同时,基于区级融媒体中心交流实践的机会,尝试与融媒体中心达成内容共创,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


三、具体成效

融媒体中心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标志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系统性调研,21级专硕党支部成员在工作实践、专业定位、思想观念等方面收获颇丰。

  1. 不拘传统方案,焕活资源拓展党建思路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支部成员观察上海各区融媒体如何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区自身资源特点,发挥技术赋能优势,把党宣教育工作自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党建工作可以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场景与使用习惯,定制策划更具参与性、互动性的党宣内容与产品,更好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可以挖掘身边易获取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家门口”“我身边”等的党建活动场所,融深厚人文关怀于日常宣传工作之中。支部成员进一步学习吸纳这些实践精研,将其整合后以推送形式发布,并有意识地应用于未来的党建工作中。

(二)吸收一线经验,紧扣民心坚持高质产出

2018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依托与融媒体中心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对话交流,支部成员不仅了解到处于宣传“末梢”的区县融媒体如何活用全媒介形式探寻舆论引导的更优方案,更领悟到区县融媒体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启发支部成员带着服务基层、抵达受众的目标与精神投入媒体实习与基层工作之中。

(三)重温红色经典,共读共学提升思想站位

探索“党建+”新模式既是一堂干货满满的实践课,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在策划调研与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支部成员广泛搜集上海各区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成果,认真阅读嵌入多媒体形式之中的红色经典与理论学习素材,并在活动之外深入学习领会。向历史取经,续薪火之光,支部成员在重温经典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站位,指引成员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在未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中笃志前行。

新闻学院2021级专业硕士党支部与虹口融媒体中心举办线上共建交流会

(支部书记:施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