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助力上海市健康老龄化(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

发布者:杨佳钰发布时间:2025-03-09浏览次数:10

第九届研究生组织生活案例大赛优秀案例


一、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

目前中国痴呆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且增速较快,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约1507万老年人患有痴呆。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老龄化的加重也导致认知障碍率的逐渐增高。但目前基层社区无论是对认知障碍的知识普及还是筛查干预,都缺乏科学有效的实施手段。

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参与上海市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试点建设,但尚缺乏认知障碍的筛查及干预经验,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能够利用专业知识提供技术支撑,将公共卫生领域“三级预防”理念带入社区,响应上海市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共建人民城市。

有此基础,支部聚焦“党建+专业方向”,发挥组织和个体作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融入社区,以“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助力上海市健康老龄化”为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会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更为推动社区认知障碍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理论学习结合专业领域

在活动开始前,党支部综合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形式,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康优先”的战略部署为主要学习内容,由支部书记讲党课的形式向支部成员分享健康老龄化的意义和内涵,立足于专业,贯彻健康优先理念。在集体学习后发放配套的理论和多媒体材料,分享公共卫生领域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进一步勉励支部成员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共建先行夯实基础

20234月起支部与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共建联建活动,经过健康优先、人民城市等理论的学习,两支部针对凝聚合力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达成共识,将基于社区开展老年人认知风险筛查,共同促进大场镇健康老龄化。两支部通过签署共建协议,搭建起本次组织生活的的科研实践基地。双方在日常工作方向上优势互补,公卫更注重预防,临床则突出治疗,合作有助于支部成员发挥作用,让理论研究落地现场实践。

3.充分调研明确基层工作痛点

支部在2020-2022年间陆续组织学生党员青浦区、闵行区、青浦区、松江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调研,了解上海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患病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磨练调查研究本领。20233月起,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前往上海市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街道调研观摩,了解总结基层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这些经验为本次组织生活的实施化解了部分阻碍,为本次组织生活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本次组织生活活动更具目的性。

(二)中期执行

1.志愿服务传递健康知识

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与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在大场镇的多个居委开展健康宣教,由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的12位学生党员提供宣讲内容,与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6位医务人员共同开展宣教,内容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概念、症状、风险因素和早期筛查及干预的重要性等,增进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消除病耻感。支部完成了12个街道的宣讲,并发放500份宣传手册,辐射到了350多名街道老年人。

2.党员智慧助力健康筛查

支部于20234-5月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实践。在支部学生党员的帮助下,成功实现科学抽样、精准定位,对大场镇的1199名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及其风险因素的抽样筛查,有效提升了筛查效率。通过明确风险因素状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将成型的评估内容提供给街道,为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

3.积极行动落实健康干预

本支部对筛查出来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进行记忆训练,共50名老人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支部将干预课程形成指南,培训社区人员干预技能,将科学的干预技术传递到社区基层。

(三)后期总结

本次组织生活依托与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进行的共建活动,在大场镇开展健康筛查和健康干预。项目整体基于三级预防的理念,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力图完善健康宣教-风险测评-早期干预的服务流程,发挥支部青年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帮助社区形成常态化工作模板。


三、具体成效

在宣传方面,本次组织生活在健康宣教阶段,完成了12个街道的宣讲,并发放500份宣传手册,辐射到了350多名街道老年人;在风险筛查阶段,完成了大场镇1199名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及其风险因素的筛查,并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在健康干预阶段完成了对联乾街道50名老人的非药物干预。最后本次组织生活情况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众号上发布推文“支部共学聚合力,齐推健康老龄化”。

在机制方面,本次组织生活确定了支部“党建业务凝聚合力,科研实践互促共进”的工作特色,在共建中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提供技术支持,发挥了科研优势,有效推进大场镇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所搭建的共建平台可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为学生党员提供科研实践平台,通过优势互补使支部党员践行“科研报国”的时代担当。

在城市建设方面,本次组织生活汇总形成了若干政策建议,如“加强对老人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加大抑郁和衰弱人群关注与干预力度”“加强健康饮食模式宣传教育”等内容,其中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形成内参,获得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的采纳。

通过本次组织生活,支部在产出成果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1.健康思想引领,科研报国担当:在工作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坚定学生党员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为专业力量的发挥指引方向。

2.共建贯穿始终,科研助力服务通过支部共建搭建科研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双方信息互通、成果共享。

3.理论结合实践,专业传递社区: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方专业的结合,也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传递社区、落地基层。

4.成果产出多样,紧扣基层需求:在组织生活中要切实走进基层,善于发掘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终形成有益成果,惠及人群。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

在大场镇健康宣教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双方支部共建

(支部书记:王颖)